其他
西安特色的形式主义是这样的
文章来源于维舟 ,作者维舟
有人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这个记者提问发生在全国其他除了西安的城市,我都能理解。唯独发生在西安我不能理解。
西安人民前段时间因为疫情管理不当出现了多少问题?
我就不信没有别的问题可以问了?
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台上台下早就彩排过的一出双簧,微博上的评论满是这样的:
演员,都是演员,我们看到的是演员想让我们看到的。
大家都在配合表演,并且知道该怎么演,如此默契。并不简单。
国产发布会不都这样么……先上报问题提纲,再根据情况选人提问,或者干脆直接对好台词。
还有人戏仿:“下一个问题记者可能会问,请问隔离期间因为吃得太饱了,长期不运动导致长肥了怎么办?”底下有人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下次不许问了。”
有人惋惜这样“配合演出”,对郝定均这样曾被提名工程院院士的专家而言,有亏清誉;曾任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的王天定则在微博上指向新闻人的操守:
西安市疫情新闻发布会上,西安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提问遭遇全网群嘲,有了解内情的朋友发私信说,这种新闻发布会,提问是事先分配好的,这位记者倒霉抽到一个糟糕的问题而已,这事儿由不得他自己。 这当然也可能是实情,但是,像新闻发布会上配合发布方表演,这是典型的羞辱公众,有违最基本的职业良知。记者不敢尖锐质疑提问,我们可以理解,但主动配合愚弄百姓,这就有些下作,做了就有违底线伦理,你不做也不会因此丢了饭碗,更何况,现在媒体的那个饭碗,也不值钱。
他所说的,很可能是实情,但问题在于:绝大多数人无从得知什么才是真实的,在舆论场上,“真实”的意思通常就是“大多数人相信并认定的事实”。
那番问答是不是一出双簧,这不得而知,但人们普遍认定这就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这太普遍了:你能看到的,都是让你看到的。人们本能地意识到,在这样的场合,真正重要的不是字面上的信息本身,而是这在回避真正的问题,试图操控你的感受。
然而,正因此,这反过来激发了人们的不满。知乎上对此次西安“颈椎问答”的一个高赞回答就表现出这种愤怒:
他们把我们当傻逼,我们也知道他们把我们当傻逼,他们也知道我们知道他们把我们当傻逼,可他们还是把我们当傻逼……
在日本,等级和仪式是种奇妙的机制,可以让弱者向强者屈服而不失尊严。[……]既然所有的冲突都是坏的,那么争论和讨论一般也就不会被认为是解决冲突的健康方式。日本基本上没有学术争论,大部分日本学者也不知道如何争论。外国的访问学者和知识分子几乎总是得到赞誉,很少有人和他们争论。这样一来,丢脸的风险也就降到了最低程度。
我们可以由此理解西安的那番问答:这一提问好就好在它既避免了敏感尖锐的质询,又和疫情期间的生活沾边,顺便还做了下颈椎病的科普。然而,它在直播后却在网上翻车了,这意味着,公众的反应已超出了那种彼此体谅默契的熟人社会文化了。
3、银行领导出轨女柜员被指“通奸”,超级暧昧聊天记录不堪入目